概念:指在致热原有哪些用途下,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越正常值0.5℃。
发热激活物:来自体外或体内,能刺激机体产生内生致热源的物质,统称为发热激活物,又称EP诱导物。
1.外致热原:细菌及其产物、病毒、真菌、其他如疟原虫和回归热螺旋体
2.体内产物:致热性类固醇、抗原抗体复合物、致炎因子、组织损伤和坏死产物
在发热激活物有哪些用途下,体内某些细胞被激活,产生并释放的致热物质,称为内生致热源。
内生致热原EP出处:单核巨噬细胞类、肿瘤细胞、其他如淋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
发热时体温调节机制:体温调节中枢,坐落于下丘脑,尤其是视前区—下丘脑前部。
致热信号进入中枢的可能机制:通过下丘脑终板血管器;经血脑屏障直接进入;通过迷走神经。
发热时相
1.体温上升期
特征:体温调定点上移,产热增多、散热降低,体温上升
2.高温持续期
特征:中心体温与上升的调定点水平相适应,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维持平衡
3.体温降低期
特征:体温调定点回降,散热多于产热,体温降低,直至与回降的调定点相适应
发热发病学基本环节模式
发热激活物
体温调定点上移
下丘脑释放发热介质
产热增加
单核细胞释放EP
散热降低
体温上升
骨骼肌紧张、寒战
皮肤血管缩短